【何謂宜蘭酒令】
所謂酒令:「宴會時的遊戲方法之一,定飲酒的次序,以一人為令官,其餘的都聽他的號令,違者及錯的都罰酒,紅樓夢中,多有罰酒令的記載。詩詞中的「小令」即是這樣來的。
從地名來看,可知發源地在宜蘭,詩人飲酒賦詩,酒酣耳熱,激發出音樂,而且有一個特色,第三句中間,吟兩個字後停止,固然是使聲律之美更顯現,但也藉以提高緊張的氣氛。多吟唱五言絕句,有輕快明朗且活潑的感覺。
【何謂酒令】
「酒令」是我國特有的宴飲的藝術,是我國酒文化的獨創。它用來活躍氣氛,調節感情,促進交流,鬥智斗巧,提高宴飲的文化品位。通行的情況是:與席者公推一人為令官,負責行令,大家聽令;違令者、不能應令者,都要罰酒。令分遊戲令、賭賽令、文字令三大類。遊戲令包括傳花、猜謎、說笑話、對酒籌等(即據酒籌上所刻文字限定罰酒人)等;賭賽今包括投壺、射箭、擲骰、豁拳、猜枚等;文字令包括嵌字聯句、字體變化、辭格趣引等。如唐代令狐掏倡令用「上水船,風太急,帆下人,須好立」,張粘接令用「上水船,船底破,好看客,莫依柁」,都嵌進「上水船」起句,是為嵌字聯句令。古人曾創作出「白玉石,碧波亭上樹旗幟;口耳王,聖人孔子坐明堂;口口口,品格節操放在首」,每前一句是後一句頭個字的拆開,是為字體變化令。酒杯中人還傳誦「斷腸人寄斷腸詞,詞寫心間事,事到頭來不由自,自尋思,思量往日真誠志,志誠是有,有情誰似?似俺那人兒」,這是以連珠辭格構成的酒令,要求倡令者與接令者句句相銜,是為辭格趣引令。另外,文字令還分捷令與限時令,捷令要求令官倡令後斟酒至某人處時即刻應令;限時令用點香、奏樂等方式限定時刻,到時不能接今,則按例罰酒。如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中有言:「如詩不成,罰依金谷酒數」,「金谷酒數」即是晉石崇在金谷園中宴客喝酒時定下的酒令罰則。
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。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。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、猜字或猜謎等,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,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。
最常見,也最簡單的是"同數",現在一般叫"猜拳",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,兩人出手後,相加後必等於某數,出手的同時,每人報一個數位,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,則算贏家,輸者就得喝酒。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,則不計勝負,重新再來一次。
【宜蘭酒令的起源】
最早的宜蘭酒令由誰而作,如今已不可考,應是早期宜蘭文人雅士在飲宴時,為增加飲酒氣氛而開始的,因起源於宜蘭,故稱《宜蘭酒令》。
【中國古詩詞的吟唱曲調】
先舉【宜蘭酒令】為例,此為一固定旋律的曲譜,可以套唱在不同的五言絕句或五言律詩,這樣的功能即是類似唐宋時的【詞牌】。
所謂【詞牌】,即是某一特定曲譜的名稱。詞是韻文文體之一,又稱「曲子詞」,即歌詞。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。由於它是配樂歌唱的,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有過一個樂譜。每個樂譜都必定屬於某種宮調(類似今天的C調、G調之類),有一定的旋律、節奏,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。每種詞調都有一個名稱(如《西江月》、《清平樂》),這個名稱就叫【詞牌】。
由此可知,古詩詞的吟唱方式其實相當多,目前可見的各類詞牌即是當時的曲調;即使以《詩經》來說,也可以說時先人的「民歌總集」,在《毛詩‧大序》中提到:「詩者,志之所之也,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,言之不足,故嗟歎之;嗟歎之不足,故詠歌之;詠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」也就是說,其實最早的詩應該都是可以配合樂曲來唱的,如漢代的【樂府詩】,也就是漢朝時的民歌。
參考資料
宜蘭酒令
http://www.twjh.chc.edu.tw/principal/%B8%D6%BAq%A7u%BBw%A6%B1%BD%D5%C2%B2%A4%B6%A1X.doc
飲酒的禮俗
http://www.tourernet.com/lyxs/lyxsjiuls.htm
何謂酒令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105041304759
金谷酒數
http://big5.chinabroadcast.cn/gate/big5/gb.chinabroadcast.cn/3601/2004/05/08/883@151413.htm
宜蘭酒令mp3
http://www.tccmau.org/48song/48song-mp3/mp3-taiwan/25.mp3
宜蘭酒令曲譜
http://media.ilc.edu.tw/MUSIC/ms/ms_lesson09.htm
詞牌簡介
http://nova.ame.ntu.edu.tw/~dsfon/Dingren/translation/method20.htm
樂府簡介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005033003667
所謂酒令:「宴會時的遊戲方法之一,定飲酒的次序,以一人為令官,其餘的都聽他的號令,違者及錯的都罰酒,紅樓夢中,多有罰酒令的記載。詩詞中的「小令」即是這樣來的。
從地名來看,可知發源地在宜蘭,詩人飲酒賦詩,酒酣耳熱,激發出音樂,而且有一個特色,第三句中間,吟兩個字後停止,固然是使聲律之美更顯現,但也藉以提高緊張的氣氛。多吟唱五言絕句,有輕快明朗且活潑的感覺。
【何謂酒令】
「酒令」是我國特有的宴飲的藝術,是我國酒文化的獨創。它用來活躍氣氛,調節感情,促進交流,鬥智斗巧,提高宴飲的文化品位。通行的情況是:與席者公推一人為令官,負責行令,大家聽令;違令者、不能應令者,都要罰酒。令分遊戲令、賭賽令、文字令三大類。遊戲令包括傳花、猜謎、說笑話、對酒籌等(即據酒籌上所刻文字限定罰酒人)等;賭賽今包括投壺、射箭、擲骰、豁拳、猜枚等;文字令包括嵌字聯句、字體變化、辭格趣引等。如唐代令狐掏倡令用「上水船,風太急,帆下人,須好立」,張粘接令用「上水船,船底破,好看客,莫依柁」,都嵌進「上水船」起句,是為嵌字聯句令。古人曾創作出「白玉石,碧波亭上樹旗幟;口耳王,聖人孔子坐明堂;口口口,品格節操放在首」,每前一句是後一句頭個字的拆開,是為字體變化令。酒杯中人還傳誦「斷腸人寄斷腸詞,詞寫心間事,事到頭來不由自,自尋思,思量往日真誠志,志誠是有,有情誰似?似俺那人兒」,這是以連珠辭格構成的酒令,要求倡令者與接令者句句相銜,是為辭格趣引令。另外,文字令還分捷令與限時令,捷令要求令官倡令後斟酒至某人處時即刻應令;限時令用點香、奏樂等方式限定時刻,到時不能接今,則按例罰酒。如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中有言:「如詩不成,罰依金谷酒數」,「金谷酒數」即是晉石崇在金谷園中宴客喝酒時定下的酒令罰則。
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。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。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、猜字或猜謎等,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,又不需作任何準備的行令方式。
最常見,也最簡單的是"同數",現在一般叫"猜拳",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,兩人出手後,相加後必等於某數,出手的同時,每人報一個數位,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,則算贏家,輸者就得喝酒。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,則不計勝負,重新再來一次。
【宜蘭酒令的起源】
最早的宜蘭酒令由誰而作,如今已不可考,應是早期宜蘭文人雅士在飲宴時,為增加飲酒氣氛而開始的,因起源於宜蘭,故稱《宜蘭酒令》。
【中國古詩詞的吟唱曲調】
先舉【宜蘭酒令】為例,此為一固定旋律的曲譜,可以套唱在不同的五言絕句或五言律詩,這樣的功能即是類似唐宋時的【詞牌】。
所謂【詞牌】,即是某一特定曲譜的名稱。詞是韻文文體之一,又稱「曲子詞」,即歌詞。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。由於它是配樂歌唱的,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有過一個樂譜。每個樂譜都必定屬於某種宮調(類似今天的C調、G調之類),有一定的旋律、節奏,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。每種詞調都有一個名稱(如《西江月》、《清平樂》),這個名稱就叫【詞牌】。
由此可知,古詩詞的吟唱方式其實相當多,目前可見的各類詞牌即是當時的曲調;即使以《詩經》來說,也可以說時先人的「民歌總集」,在《毛詩‧大序》中提到:「詩者,志之所之也,在心為志,發言為詩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,言之不足,故嗟歎之;嗟歎之不足,故詠歌之;詠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。」也就是說,其實最早的詩應該都是可以配合樂曲來唱的,如漢代的【樂府詩】,也就是漢朝時的民歌。
參考資料
宜蘭酒令
http://www.twjh.chc.edu.tw/principal/%B8%D6%BAq%A7u%BBw%A6%B1%BD%D5%C2%B2%A4%B6%A1X.doc
飲酒的禮俗
http://www.tourernet.com/lyxs/lyxsjiuls.htm
何謂酒令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105041304759
金谷酒數
http://big5.chinabroadcast.cn/gate/big5/gb.chinabroadcast.cn/3601/2004/05/08/883@151413.htm
宜蘭酒令mp3
http://www.tccmau.org/48song/48song-mp3/mp3-taiwan/25.mp3
宜蘭酒令曲譜
http://media.ilc.edu.tw/MUSIC/ms/ms_lesson09.htm
詞牌簡介
http://nova.ame.ntu.edu.tw/~dsfon/Dingren/translation/method20.htm
樂府簡介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1005033003667
參考資料 網路+自己
- 2006-04-02 03:50:05 補充 這裡有【詞牌名總匯】,也就是唐宋時所留下來的吟唱曲調
http://www.akimnet.com/paper%E3%80%82/viewtopic.php?p=374&sid=bc97a873f946622c9e593e623a2810f6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